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2025年过去一半,甘肃生态如何应对复杂环境监测难题

发布时间: 2025-07-23 作者:甘肃欣和检测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2025年已经快过去了半年,这半年来甘肃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但伴随环境治理的深入推进,新挑战与新问题也逐渐浮现。作为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甘肃如何应对复杂的环境监测难题?

 

欣和检测一起来和你回顾问题和挑战,揭秘甘肃解法,找到应对方案。

 

新挑战:技术升级与风险防控双重压力

1. 新污染物治理亟待突破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在黄河流域、内陆河重点区域及“一企一库”“两场两区”等污染源周边地下水中的检出风险显著增加。尽管甘肃省已在兰州、庆阳等地开展新污染物监测试点。但技术难点包括:

l 非靶向监测能力不足:依赖进口设备,本地化应用能力弱,需开展多介质(水、土壤、生物)协同监测,技术要求高。

 

l 数据整合压力大:跨部门协作不足,试点区域(黄河流域、工业园区、尾矿库)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健全。

 

2. 极端气候与复合型污染叠加

2023年以来的大范围沙尘天气频发,叠加工业排放与交通污染,导致空气质量波动加剧。2025年春季,河西走廊等重点区域的PM10浓度防控压力持续存在,亟需构建更精准的预警体系。

 

3. 生态质量监测精细化不足

祁连山、黄河流域等生态屏障区的水生态、草地、荒漠等生态系统监测仍以传统指标为主,生物完整性评价、碳汇监测等深度分析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生态修复科学决策。

 

持续攻坚的“老大难”问题

1. 基层监测能力薄弱

县级监测站独立开展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的能力仍未完全达标,部分区域设备老旧、数据采集滞后,与县区站全能力覆盖十四五目标存在差距。

 

2. 数据质量与监管漏洞

2022-2024年专项检查显示,部分机构存在监测数据造假、设备管理混乱、质控流程缺失等问题,人为干扰风险尚未根除。

 

3. 污染治理与监测协同不足

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监测网络优化不同步,散煤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领域的监测数据与治理需求存在脱节

 

甘肃解法:创新驱动下硬核监管双管齐下

1. 技术破局:构建现代化监测体系

新污染物治理提速:依托《甘肃省新污染物环境监测试点方案》,2025年完成首轮全省新污染物环境调查,建立“重点行业-市政污水-饮用水源地”立体监测网,并联合高校研发高通量筛查技术。

 

生态质量监测升级:启动祁连山国家公园、陇南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地面监测站建设,引入遥感与生物DNA条形码技术,实现草地退化、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定量评估。

 

碳监测与气候应对:在兰州、庆阳布设二氧化碳、甲烷高精度监测站点,探索碳排放预警模型,支撑“双碳”目标。

 

2. 铁腕治乱:筑牢数据质量生命线

全域质量管控:上线“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对40家监测机构实施“突击检查+回头看”,严打数据造假,问题机构限期整改并公开曝光。

 

人才强基工程:开展监测技术大比武,新增辐射监测、新污染物分析等专项培训,以“老带新”模式提升县级队伍专业水平。

 

欣和检测连续两届在省级技术大比武中荣获团队奖项2023年参加《甘肃省环境监测协会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并晋级省厅决赛,荣获“..组织奖”,2024年在《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均为参赛第三方社会检测机构.佳成绩

 

3. 协同治理:打通监测与决策“.后一公里”

精准防控沙尘污染:利用“智慧祁连”系统实时追踪沙尘路径,联动气象部门发布72小时预警,指导河西地区实施抑尘作业与交通管制。

 

流域治理深度耦合:在黑河张掖段、黄河兰州段开展水生态完整性监测,将水生生物多样性数据纳入河长制考核,推动治理从“水质达标”向“生态健康”转型。

 

企业和公众通过甘肃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服务可实现智能化生态治理:企业可利用平台进行项目选址智能研判,自动核查生态红线、敏感区域等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生成合规分析报告加速环评审批;公众可在线查询环境质量数据、污染源监测信息,通过甘肃生态环境公众号参与环境问题举报,形成全民共治格局。

 

查询甘肃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服务情况的方法:

进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点击甘肃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服务”——点击进入公共服务”——点击进入甘肃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服务”——点击下载操作手册,即可开始查询!

 

  

挑战之下的环境检测有哪些应对之策

政府应对措施:监管闭环:推行“整改-验收-回头看”机制(市州验收+省级抽查),将新污染物纳入省级环保督察,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

 

技术赋能:2024年以奖代补升级县级监测设备(空气/水/土壤),2025年拓展遥感监测应用,组织技术比武提升人员实操能力。

 

机制创新:试点“环保管家”和第三方治理,依托“三线一单”系统动态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化解企业选址冲突。

 

精准治污:工业园区/污水厂布设新污染物监测试点,构建“一企一库两区”地下水监测体系,2025年完成治理评估并强化绿色认证。

 

企业应对要求:

强制监测与问责:重点企业强制安装运维自动监测设备,数据公开率≥90%;违规者纳入环保黑名单并联合惩戒。

 

技改与源头管控:钢铁/水泥业推行超低排放改造,采购绿色原料减排;工业园区须配合地下水新污染物监测。

 

l 活用市场机制:通过污染责任险、绿色信贷等分担风险,主动公开环境数据换取信用评级提升。

 

 

欣和检测一站式服务

依托环保行业数十年积累的经验,公司搭建了一站式环保服务平台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消耗品供应及运营检测服务到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全链条服务。